最近有一篇疫情期間在線教學情況的報道,標題是一位校長對家長強調的話:最好的學區房,是你家里的書房。
書房既是辦公場所的延伸,又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這樣的雙重性,使書房在家庭中處于一種獨特的地位。

古往今來,幾乎所有家庭都會以擁有一個干凈整潔、藏書豐富的書房為傲。
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在許多現代人的家中,已難覓書房的蹤影。
客廳代表一個家庭的臉面,而書房則代表家庭的氣質。
一間有內涵的家庭書房,可以保存一個家庭的“獨特品格”,更承載著家風的孕育和傳遞的責任,還能弘揚傳統文化。
書房寄托著主人的志與情,更是文人的靈魂之城,它會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幫助一代代人成長。
在書房中多讀書,讀好書,不僅對家人影響重大,對孩子更是起到潛移默化的教化作用。

烏克蘭有個叫馬卡連柯的教育家,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教訓孩子、命令孩子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是在教育。”
書房會教會孩子如何去閱讀、如何去學習,激發孩子的興趣和求知欲
慢慢的,你會發現,那個小家伙,也會學著大人的樣子,翻開他的世界。
狹義來說,書房就是藏書、讀書的房間,而從廣義上說,書房則是陶冶情操、修身養性的幽谷。
昏黃的臺燈,滿架的書,足以抵抗夜晚的孤獨,可以暢讀古今中外史,也可能在書中遇到未曾預料的驚喜。
在熱鬧的生活中,人都需要一個靜謐的空間來審視自己,思考問題,書房就是游離在塵世之外的空間。

書房代表了一個人的品味和修養,看一個人的書房,就能了解到這個人的品性。古代文人書齋的雅味有三:
一為,書齋之貴,在于養性明志,使人品格高尚;
二為,書齋之妙,在于通天接地,使人心馳神游;
三為,書齋之靜,在于隔絕塵世,使人心寧神靜。
書房,就像一個 " 世外桃源 ",縱然你在外面千辛萬苦,塵事惶惑,但一旦走進書房,功名利祿、塵世紛繁全鎖在門外。

一杯清茶,一盤檀香,一本好書,擺弄一下案頭的那些清供小件,都可以讓人從精神上感到愉悅。
連魯迅先生都寫過: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如果家庭條件允許,不妨打造一間適合自己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