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發布,越南將停止采伐和出口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為期五年。

越南CITES執行當局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樹種方案對這兩個樹種在當地的健康狀況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發現,這兩個物種的種群都是“小而分散的”,這意味著進一步的貿易可能會對它們在野外的生存構成威脅。

越南是世界上擁有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國家之一,其境內森林面積將近1 500萬公頃。然而,由于林地退化、伐木和狩獵等活動及其衍生的動植物貿易,正在導致這種多樣性的快速喪失。
不僅如此,緬甸、印度、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的紅木資源也在銳減。據了解在如今的29種紅木當中,已有一半以上被列為國際瀕危保護物種。

我國的紅木木材基本依賴于進口,而越南作為我國近年來紅木材料的主要來源地,此次針對交趾黃檀和奧氏黃檀的禁伐禁貿令將直接影響到我國的木材及紅木家具市場。

從目前形勢來看,隨著紅木原材料的日漸稀少,國際對紅木種材貿易的管制方面只會進一步縮緊。由此紅木原材料進口難度將越來越大,進口成本也會越來越高。

森林雖屬可再生資源,但生長在熱帶雨林的紅木樹種,生長周期非常漫長。紅木木材價格上漲,供應量收緊,能喚醒我們對紅木的珍視,實現從揮霍木材到追求工藝的轉變。